发文单位:永利皇宫463登录 | 成文日期:2021年01月15日 |
标 题:永利皇宫463登录关于公布实施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成果的通知(河政函〔2021〕8号) | |
发文字号:河政函〔2021〕8号 |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2日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和驻河池中直区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加强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桂国土资办〔2017〕342号)的规定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技术要求,我市编制完成了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成果,该成果已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验收、批复,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永利皇宫463登录
2021年1月15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
评估成果
一、基准地价内涵及说明
(一)基准地价内涵
1.基准地价估价期日:2020年1月1日。
2.基准地价的期限按各类用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法定最高年限,即商服用地为4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均为50年。
3.土地开发程度为红线外“三通”、红线内“生地”标准,即宗地红线外通路、通电、通讯,宗地红线内“生地”。
4.土地利用状况:零售商业用地、餐饮用地容积率均为1.0;旅馆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学问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容积率均为2.0;公用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用地、宗教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交通服务场站用地、港口码头用地容积率均为0.5。
基准地价内涵见下表:
表1-3-1 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分类用途基准地价内涵表
土地用途 | 容积率 | 使用年限(年) | 地价表现形式 | 土地开发 程度 | 估价期日 | |
一级类 | 二级类 | |||||
商服用地 | 零售商业用地、餐饮用地 | 1.0 | 40 | 地面 地价 | 红线外“三通”、红线内“生地” | 2020年1月1日 |
旅馆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娱乐用地 | 2.0 | 40 |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医疗卫生用地、学问设施用地、体育用地 | 2.0 | 50 | |||
公用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 | 0.5 | 50 | ||||
特殊用地 | 宗教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 0.5 | 50 | |||
交通运输用地 | 交通服务场站用地、港口码头用地 | 0.5 | 50 | |||
备注:红线外“三通”指通路、通电、通讯 |
(二)基准地价内涵说明
1.基准地价定义
基准地价为政府定期制定公布、按各土地利用类型现状条件评估的某一估价期日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是土地法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未来纯收益的现值总和。
2.土地用途内涵表
表1-3-2 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土地用途内涵表
序号 | 土地用途 | 土地年限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 | 旅游产业用地内涵界定 | ||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编码 | 含义 | |||
1 | 商服用地 | 零售商业用地 | 40 | 0501 | 以零售功能为主的商铺、商场、超市、市场和加油、加气、充换电站等的用地 | 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等规划范围内以及周边针对游客消费的特产店或零售商业等用地 |
2 | 餐饮用地 | 40 | 0503 | 饭店、餐厅、酒吧等用地 | 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等规划范围内及周边针对游客消费的饭店、餐厅、酒吧等用地 | |
3 | 旅馆用地 | 40 | 0504 | 宾馆、旅馆、招待所、服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 | 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等规划范围内及周边主要针对游客住宿的宾馆、旅馆、招待所、服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 | |
4 | 商务金融用地 | 40 | 0505 | 指商务服务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信息网络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广告传媒等用地 | 指旅游景区规划范围内以旅游为依托,经营性办公场所等用地 | |
5 | 娱乐用地 | 40 | 0506 | 指剧院、音乐厅、影片院、歌舞厅、网吧、影视城、仿古城以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 | 指针对游客消费的剧院、音乐厅、歌舞厅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影视城、仿古城、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 |
序 号 | 土地用途 | 土地年限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 | 旅游产业用地 内涵界定 | ||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编码 | 含义 | |||
6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医疗卫生用地 | 50 | 0805 | 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和动物检验站等用地;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病、精神病等专科医院用地;急救中心、血库等用地 | 指旅游规划区范围内主要为游客提供医疗、保健、卫生、康复服务等场所用地 |
7 | 学问设施用地 | 50 | 0807 | 指图书、展览等公共学问活动设施用地。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等设施用地;综合学问活动中心、学问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用地 | 指为游客提供游玩、参观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学问馆等用地 | |
8 | 体育 用地 | 50 | 0808 | 指体育馆和体育训练、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用地;溜冰场、跳伞场、摩托车场、射击场、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以及为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不包括学校等机构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 | 指为游客提供运动的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类球场、跳伞场、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用地等 |
序 号 | 土地用途 | 土地年限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 | 旅游产业用地 内涵界定 | ||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编码 | 含义 | |||
9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公用设施用地 | 50 | 0809 |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 | 指用于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供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消防、环卫、邮政等服务设施用地 |
10 | 公园与绿地 | 50 | 0810 |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广场和用于休憩、美化环境及防护的绿化用地 | 指旅游景区规划范围内用于休憩、美化环境及防护的绿化用地 | |
11 | 特殊用地 | 宗教 用地 | 50 | 0904 |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宗教自用地 | 指涉及旅游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寺院等 |
12 |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 50 | 0906 | 指风景名胜景点(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的管理机构,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他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 | 指风景名胜景点(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的管理机构,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建筑用地 |
序 号 | 土地用途 | 土地年限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 | 旅游产业用地 内涵界定 | ||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编码 | 含义 | |||
13 | 交通运输用地 | 交通服务场站用地 | 50 | 1005 |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交通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交枢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公路长途客运站、公共交通场站、公共停车场(含设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停车楼、教练场等用地。不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用地 | 指旅游规划区内及周边为游客提供交通服务的停车场用地 |
14 | 港口码头用地 | 50 | 1008 |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程、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 指人工修建的用于旅游客运、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 |
二、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成果
(一)级别基准地价成果
综合考虑河池市旅游产业土地利用潜力和现实土地市场状况,结合旅游产业各用途土地利用特点,本轮次河池市各用途、各级别基准地价评估成果如下:
表1-3-3 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基准地价表
土地用途 | 价格单位 | 基准地价 |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Ⅳ级 | Ⅴ级 | ||
零售商业用地、餐饮用地 | 元/平方米 | 621 | 457 | 334 | 217 | 150 |
万元/亩 | 41.40 | 30.47 | 22.27 | 14.47 | 10.00 | |
旅馆用地 | 元/平方米 | 519 | 404 | 282 | 196 | 135 |
万元/亩 | 34.60 | 26.93 | 18.80 | 13.07 | 9.00 | |
商务金融用地、娱乐用地 | 元/平方米 | 404 | 323 | 257 | 174 | 130 |
万元/亩 | 26.93 | 21.53 | 17.13 | 11.60 | 8.67 | |
医疗卫生用地、学问设施用地、体育用地 | 元/平方米 | 273 | 234 | 196 | 150 | 119 |
万元/亩 | 18.20 | 15.60 | 13.07 | 10.00 | 7.93 | |
公用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用地、宗教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交通服务场站用地、港口码头用地 | 元/平方米 | 212 | 186 | 159 | 128 | 101 |
万元/亩 | 14.13 | 12.40 | 10.60 | 8.53 | 6.73 |
(二)土地级别边界说明
对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各级别边界走向的概要描述如下表:
表1-3-4 河池市旅游产业用地土地级别边界概要描述表
行政区域 | 级别 | 级别边界概要描述 |
金城江区 | Ⅰ级 | 分布于金城江区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板平起,向东沿金城江北侧—拉之峒—木芽—岜伦村行政界线—足直村行政界线—加祥—木友村行政界线—齐美村行政界线—下社—外屯—内屯—峒坭—东江社区行政界线—九利—大环江—兴平,向南沿里仁村行政界线—作定—白峒上—加道村行政界线—南否—百旺村—百任—六圩社区行政界线—拉乾,向西沿欧洞—都腊—侯洞—良洞—岜王—内塘—三境村行政界线—县道902—红沙屯—下吉,向北沿纳合村行政界线—水任村行政界线—道路,至板平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Ⅱ级 | 分布于Ⅰ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峒闷起,向东沿拉江—拉吨—肯查—平峒—九怀村—拉走峒—均峒—上怀—下怀—三圩—金城江区行政界线—龙友村行政界线—金城江区行政界线,向南沿里仁村行政界线,向西沿永康社区行政界线—德里村行政界线—标峒村行政界线—德新村行政界线—则洞村行政界线—定峒—上灵—板坝村委—龙谷村行政界线—乾昌—肯代—凡峒—兴峒村行政界线—那干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国道G210—公华村行政界线,向北沿梅岭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国道G210—大杨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红桥—岜腊—拉干—六顺—河流,至峒闷形成的围合区域。 | |
Ⅲ级 | 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西南侧,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拉廖村、拉腊村与侧岭社区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拉廖村、坡降社区、下桥村、朝平村、下桥村、坡降社区、洞江村行政界线,向南沿二级地级别界线—德里村、德地村、德荣村行政界线,向西沿加傍—德荣村委—水枧—德荣村行政界线—龙文—坡六—埠峒—茶峒—板峒—外白标—金城江区行政界线—塘州村、五圩社区、那余村行政界线,向北沿拔旺村委—内翁—拉纳—仆洞—林度—梅岭村行政界线—大杨村行政界线—拉新—县道(大山塘-朝平)—塘界—寨塘—拉廖村行政界线,至拉廖村、拉腊村与侧岭社区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龙友村。 第三片区主要位于长老乡化板村、平村村与隘口村西部。 | |
Ⅳ级 | 主要为Ⅲ级地向外延伸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主要为Ⅲ级地西面区域,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金城江区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主要位于白土乡,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金城江区行政界线区域。 | |
宜州区 | Ⅰ级 | 分布于宜州区中心城区与怀远镇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坪村起,向东沿冲定—枧上—山羊店—寨角—白孟—润峒—屯近—古波—冲英—上大湾—崩山—岩田村委—香村—马铃—湾口—全峒—外大峒—古文村委—地良—象屯—拉柳—社坡,向南沿大长沙—小长沙—羊角峒—刘三姐镇城镇级别范围界线—中枧—莫村—岩口—洞口—洛漏—河流—农村道路—孟山—旧村—岩底—蚌山—大湾—大岭—老冲—上冲渺—古城—峡口—背荡,向西沿古六—大坡—山脚—祥基—板岭—板巨—国道G242北侧—农村道路—三滩—矮山社区行政界线—县道X858—大新村,向北沿农村道路—城塘—福伟—洛岩村—农村道路—甘村—上垒—下垒—福峒—白马,至坪村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Ⅱ级 | 覆盖范围分为四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Ⅰ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木寨村、李家寨与赛平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木寨村行政界线—盘龙—木寨村委—河流—冲官—农村道路—加达—拉外村行政界线—大任村行政界线—乍洞村行政界线—拉甫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福六村—拉才—更生村委—坡全—坡社—坡圩—拉关—宜州区行政界线,向南沿龙潭村行政界线—人仔河水库—庙头水库—白山水库—岸口—农村道路—江口—河流—潘村—大洛村—小洛村—王洛村委—新建—塘冲—洛东社区行政界线,向西沿福田村行政界线—洛西社区行政界线—洛富村行政界线—下维村行政界线—山湾村行政界线—太平社区行政界线—围村村行政界线—城障村行政界线—洛岩村行政界线—岭坪村行政界线—六桥村行政界线—众联村行政界线,向北沿黄村—龙舞—农村道路—木逻—祥脑,至木寨村、李家寨与赛平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怡人湖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加隆村与立新村北面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加隆村行政界线,向南沿河流—道路—加隆村—平桥水库,向西沿欧廖—桃村—德胜镇城镇定级范围界线—加隆村行政界线,至加隆村与立新村北面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都街村,级别界线为:都街村行政界线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四片区位于加保村,级别界线为:加保村行政界线形成的围合区域。 | |
宜州区 | Ⅲ级 | 分布于Ⅱ级地向外延伸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西面,从二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都街村与地罗村北部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地罗村行政界线—立新村行政界线—Ⅱ级地级别界线—索敢村行政界线—北关村行政界线—小隘村行政界线—里洞村行政界线—六代村行政界线—更生村行政界线—拉托村北面行政界线,向南沿Ⅱ级地第一片区级别界线,向西沿清潭村、拉弄村、土桥村南面行政界线—县道X905—屯蒙村委—农村道路—小新村—岩凤—洞口村委—洞口村行政界线—北刁村、大安村、楞村村行政界线—龙沌—冲坝—众联村、罗山村、大邦村、拉浪社区、董里村行政界线,向北沿拉浪社区、董里村、竹仓村、乾合村、地罗村行政界线,至都街村与地罗村北部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东面,从Ⅱ级地向外延伸,自龙潭村与龙元村北面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龙元村行政界线,三合社区行政界线,向南沿宜州区行政界线,向西沿国道G323—县道(三岔-保旺)—县道(宜州-古卜)—板乐村行政界线—旧果塘—肯龙,向西沿新兴村行政界线—洛富村行政界线,向北沿Ⅱ级地级别界线,至龙潭村与龙元村北面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Ⅳ级 | 分布于Ⅲ级地向外延伸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西南部区域,从Ⅲ级地向外延伸,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建立村与德惠村北部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德惠村、加丰村行政界线—Ⅲ级地级别界线,向南沿宜州区行政界线,向西沿龙万—江洞—大友—塘怀—加累—龙林—平潭—拉村—同意村、宜州村、龙拱村行政界线—高原—大峒—甘塘—东省村—塘利村—北山社区行政界线—县道(北牙-白龙)—古东—板大—雁朝—岸朝—道路—宜州区行政界线—龙拱扣—桥凳塘—岩口—凉水井—水落峒—泵水峒—茅草峒,向北沿宜州区行政界线,至建立村与德惠村北部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东部三岔镇、屏南乡,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宜州区行政界线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安马乡北部,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宜州区行政界线区域。 | |
Ⅴ级 | 分布于Ⅳ级地向外延伸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福龙瑶族乡、北山镇、北牙瑶族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宜州区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龙德村与龙田村,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宜州区行政界线区域。 |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 Ⅰ级 | 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均分布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其中: 第一片区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河流与凤梧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地喜—地良—农村道路—横山—国道G242—农村道路,向南向西向北沿县城区城镇定级级别范围界线,至河流与凤梧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县城区现行级别西南面界线以西500至1500米左右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县城区现行级别西面界线以北600米左右区域。 |
Ⅱ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Ⅰ级地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长塘起,向东沿陈同—北坝水库—农村道路—三罗线—上四方—下四方—老屯—上黄峒—小地卖—县城区城镇定级级别范围界线,向南沿农村道路—谢村—德音村委—道路—红峒—十五峒,向西沿章罗村行政界线—勒俄村—内大井—五近—平洛村行政界线—新印,向北沿白岸—新寮,至长塘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米椎林风情园周边一公里左右区域。 | |
Ⅲ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五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一片区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棉花村、集环村与榕木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棉花村行政界线—道路—桐漏峒—阴沟峒—中石村、横岸村行政界线—黄毛—堡村—梯底—永安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德音村行政界线—水滚峒—门峒—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大浪—下纳治—三家村委—小棋盘—棋盘—下角—坡地峒—农村道路—红星—梁莫—梁谢—乡道(四把-下里),向北沿思平村、棉花村行政界线,至棉花村、集环村与榕木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小长安镇,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上水落起,向东沿农村道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南沿农村道路—河流—水碓—洲底—农村道路—佳山—小河老村,向西沿双合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向北沿新稳—红山—农村道路—乡道002—河流,至上水落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义和村青明山旅游区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河流起,向东沿农村道路,向南沿道路—湾塘—雅龙,向西沿农村道路,向北沿道路—鸾墩,至河流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四片区位于怀群镇,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地龙村、虾洞村与镇安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虾洞村、伦洞村、怀群社区行政界线—道路—拉直—下在德—寨表—农村道路,向南沿邦村—坡静—桶村—板鸟—板广—拉郎—泗岸村委,向西沿泗岸—排稳—剑江村行政界线—拉吝—内浪—外浪—河流—内店—下田—白峒—沧峒—沦洞村委—现耐—外村,向北沿白林—虾洞村—上岩—河流,至—地龙村、虾洞村与镇安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五片区位于里乐村、里江村、里宁村、新安村、长春村、马安村行政界线范围内区域。 |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 Ⅳ级 | 分布于Ⅲ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庆安村与振新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兼爱村行政界线—国道G357—甘逢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蓝潭—肯城水库—白任村委—白任—河流—佳泉村、乔善社区、集城村、榕木村行政界线—纳道—古罗—古金村委—拉若—板汉—龙脚—河岸—大城村委—乡道(乔善-台闯)—平峒—寨新—宝坛社区行政界线—中金峒—上金峒—宝坛社区、寨碑村行政界线—欧家—底下峒—长朝—银厂湾—义和村—北盛村—榕山村—龙岸社区—地栋新村—物华村—上地栋—农村道路—寨胜—老龙—上回龙—回龙—龙凤村—凤居—赖家—上长斗—下长斗—巴台—三灵村行政界线,向南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四把镇、甘棠村、龙马村、大同村、里胜村、北安村、金城村、金星村、维新村、华张村、屯相村行政界线,向北沿自求村、伦洞村、加碗村、虾洞村、地龙村、振新村,至庆安村与振新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Ⅴ级 | 分布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部,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 Ⅱ级 | 分布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板岜起,向东沿才元—才重—板模—陈双村行政界线—肯福三组—河流,向南沿国道G357—城南社区行政界线—公墓—县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线,向西沿才勇—河流—县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线,向北沿下善—塘足—县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线—白田—河流—下赴—中兴村委—县道(坡华-环江),至板岜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Ⅲ级 | 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上南圩小学起,向东沿上打—八圩—大村—上仑峒—上解—乡道(三美-上南)—好峒—广南—岭南—县道(洛阳-含香)—国道G357—江南—久高—洛恩—平屯—肯涧—下旦—红岩—省道S211—大安乡行政界线,向南沿下也—九环—地社—国道G357—肯老—下优—下干—北造—新圩—河流—大才乡城镇级别范围线—河流—道路—中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北沿任洞—下塘—高岭—上艾,至上南圩小学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牛角寨景区周边,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采石场起,向东沿省道S509—八面小学,向南沿金猫—河流,向西沿下猫—温洞—坡宜,向北沿牛角—坡寨,至采石场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木伦喀斯特生态旅游景区,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从何顿村与社村北面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南沿旧屯、下留,向西沿洞寨,向北向东沿社村西北面行政界线,至与何顿村行政界线交汇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
| 覆盖范围分为八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Ⅲ级地一第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下塘村行政界线与打狗河交界处起,向东沿下塘村行政界线—下南社区行政界线—干孟—松马—下新村—下南社区、中南村行政界线—坡旺—上坛—下岭—内巴—杞柳—肯庙—肯后—才王—道路—那偶—东河—团额—团寺—河流—县道(洛阳-含香)—上山屯—三烈—水源镇行政界线—团结村、洛阳社区、普乐村行政界线—省道S211—省道S303——下在—岭蚌—才和—上现—三江—新环—省道S509—国道G357—大安乡行政界线—肯定—谭洞,向南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Ⅲ级地第一片区级别界线,向北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界线,至塘村行政界线与打狗河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长美乡,自肯怀起,向东沿国道G357—县道(长美-龙岩)—长美社区行政界线—下火峒—上火峒,向南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北沿河流西侧—弄峒—坤峒—国道G357,至肯怀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东兴镇笃雅村、长美乡内同村,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九海起,向东沿河流—拉友,向南沿立新—小环江,向西沿甘化—板桃,向北沿板桃—六榜,至九海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四片区位于Ⅲ级地第二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东往起,向东沿乡道(八面-银岭)—下飞—八面村行政界线—八合,向南沿鸟河—安合—地塘—下件—下如河,向西沿龙弯—下塘—福堂—安二,向北沿上拉—上柳—新开—三金—石板,至东往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五片区主要位于东兴镇杨梅坳景区周边2公里范围左右区域。 第六片区位于环江文雅天坑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河流起,向东沿建旺,向南沿上朝—文雅村委—山脚—河流—单洞—百雅,向西沿文雅村行政界线,向北沿文雅村行政界线,至河流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七片区位于Ⅲ级地第三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洞日起,向东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华山林场,向南沿河流—省道S211,向西沿城江—柏木—洞来—卫范—坡楼—河流,向北沿下华—塘浪—下扛—下映—洞相—外峒—长峒,至洞日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八片区位于瑞良龙仙岩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川山镇城镇级别范围界线起,向东沿下律—肯友水库—板旧,向南沿河流—顶山—百龙组—后脉—塘化,向西沿肯友—板脉,向北沿古怀—下怀—小臣—下孔—下林,至川山镇城镇级别范围界线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Ⅴ级 | 主要位于四级地向外延伸区域,从四级地向外延伸至环江县行政界线区域。 | |
南丹县 | Ⅰ级 | 分布于南丹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挽白村、太平村与中坪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中坪村行政界线—拉易村行政界线—恩村村行政界线—拉打—恩村村行政界线—瑶里村行政界线—干田坝,向南沿国道G243—农村道路—下寨—拉易村行政界线—土家—关西—农村道路—纳旧,向西沿拉所社区行政界线—农村道路—转马—南九线—磨石湾—中坝—上坝—火幕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山口林场行政界线,向北沿山口林场行政界线—农村道路—挽白村行政界线,至白村、太平村与中坪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Ⅱ级 | 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Ⅰ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下玉祥起,向东沿大平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要亮—甲棒—岜地村行政界线—立坳—农村道路—龙门口—岜地坡—岜地村行政界线—里湖社区行政界线—里湖乡城镇级别范围往南200米左右区域—瑶里村行政界线,向南沿更廷—农村道路—老寨—东等—小洞坳—瑶里村行政界线—坪山—上寨—下寨—农村道路—大瑶寨—马道—塘浪村委—浪兰—农村道路—农村道路—毛腊塘—升坨—大马头—大坪,向西沿老圩场村行政界线—堂汉村行政界线—骆马村行政界线—老木岗—拉桃—洞益—四山村行政界线—扬州村行政界线—同林—兰门坳—纳必,向北沿农村道路—优留—茅坪村行政界线—纳六—农村道路—红屯—邕里村行政界线—央哨村行政界线—更垌村行政界线—挽白村行政界线—大水井—农村道路,至下玉祥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丹炉山旅游景区周边,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塘房起,向东沿扬州村委—山王庙—扬州林场,向南沿隘口—上公峨—纳电,向西沿昌里村行政界线—省道S303,向北沿农村道路—后洲,至塘房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巴平乡村旅游区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交脑水库起,向东沿巴平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凉风洞—拉者村西面行政界线,向西沿打喜—拉干,向北沿蛮坝村行政界线—巴平村西面行政界线,至交脑水库形成的围合区域。 | |
南丹县 | Ⅲ级 | 分布于Ⅱ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幕麻村、甲棉村与者远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农村道路—拉究—新寨—麻祥—棉花—墨村—乡道003—南丹县行政界线—巴平村行政界线—拉要—懂翁—洞塘—磨岩村行政界线—甲习—唐代—岜地村行政界线—纪呇村行政界线—甲木村委—岜牛—纳怀—仁广村委—上东等—莉寨—翁塘,向南沿化果村行政界线—懂甲村行政界线—懂甲村委—岜桃—上甲灶—下甲灶—大岩峒—后峒—机查—白岩良—冬瓜坨—邓家坡—甲坪村行政界线—黄帝阴—赖汉山—拉汉山—洞牛坪—车河村行政界线—车河镇城镇定级范围线—车河村行政界线—纳累—肯龙—下鱼龙—南丹县行政界线,向西沿先堂—河流—农村道路—南胃村行政界线—拉板—思河—昌里村行政界线—那地村行政界线,向北沿那地村行政界线—扬州村行政界线—鸳鸯桥行政界线—乡道012—县道X851—更岜—板秀—打牛—更垌村行政界线—拉打—拉先—河流—上拉蜡—挽列—同王山—幕麻村行政界线,至幕麻村、甲棉村与者远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八圩乡于拉友村拉朝、拉十与桥头一带区域。 |
Ⅳ级 | 分布于Ⅲ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四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Ⅲ级地西面,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壮里村委起,向东沿壮里村行政界线—银寨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南丹县行政界线,向南沿Ⅲ级地级别界线,向西沿龙更村行政界线—思河村行政界线—凡里村行政界线—纳定村行政界线—那湾村行政界线—吾隘村行政界线,向北沿南丹县行政界线—罗更村行政界线—黄黑村行政界线—么斗—巴么—黄江村行政界线—拉也林场—拉腊村行政界线—幕麻村行政界线—黄瓜寨—巴兰—拉塘—么腰—播邪,至壮里村委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里湖与芒场北部,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南丹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Ⅲ级地东面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黏糕弯起,向东沿懂甲村行政界线—更甲,向南沿甲帽—懂甲村行政界线—利乐村行政界线—苦竹山—东南山—老代坨—江山明—石岗坨—朝房—文家村行政界线—拉友村行政界线—七圩村委—洞西—南丹县行政界线,向西沿拉朝—南丹县行政界线,向北沿三级地级别界线,至黏糕弯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四片区位于车河与大厂东南部,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南丹县行政界线区域。 | |
Ⅴ级 | 主要为Ⅳ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南丹县西北部,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南丹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吾隘镇,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南丹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八圩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南丹县行政界线区域。 | |
天峨县 | Ⅰ级 | 分布于天峨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令当村东南面行政界线与河流交界处起,向东沿令当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纳州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农村道路—县道X880—农村道路—六百—更老—丘英,向西沿农村道路,向北沿农村道路—峨里—农村道路—坟山垌—农村道路,至令当村东南面行政界线与河流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Ⅱ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Ⅰ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龙滩水电站坝区起,向东沿拉重—农村道路—令当村委—农村道路—登里村行政界线—大拉乾—让马—登里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纳州村行政界线——城东社区行政界线,向南沿更旦—农村道路—纳合村委—农村道路—亚泡—中洞—纳合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云榜村委,向西沿河流—纳洞—农村道路—拉高—农村道路—乡道015—龙塔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甲岩,向北沿龙没—田洞—龙峨村行政界线—黄岩脚—农村道路—龙峨村行政界线—省道S303—纳构—省道S303,至龙滩水电站坝区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板么村,现行乡镇级别范围以东以北500米左右区域。 | |
Ⅲ级 | 覆盖范围分为四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雷公滩起,向东沿纳西—龙坪村委—仁顶村行政界线—都隆村委—省道S214,向南沿登里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拉岭—拉酬—林索—农村道路—县道X880—云榜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云榜村行政界线—纳洞村委—王降,向西沿纳洞村行政界线—云榜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森里村行政界线—板么村行政界线—乡道021—农村道路—龙顶—单坳—龙塔村行政界线—龙洞—甲岩村行政界线—下银洞—农村道路—乡道020—甲岩村行政界线,向北沿双龙—梅上湾—老屋基—国道G243—农村道路—巴腊寨—巴腊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红水河,至雷公滩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天峨燕子湖景区周边,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纳林起,向东沿西龙—坡结村行政界线,向南沿拉增村行政界线—拉增村委—塘里,向西向北沿塘里—降里—拉增村行政界线—省道S214—河流,至纳林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大山林场,大山原始森林景区周边一、两公里附近区域。 第四片区位于双龙瀑布乡村旅游区周边一公里附近区域。 | |
天峨县 | Ⅳ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Ⅲ级地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冉家岭起,向东沿农村道路—海洲村行政界线—坡结村行政界线—河口村行政界线—阮家坡—拉浪—下寨—瓦岗寨—尧山村委—农村道路—都龙—林瑞—盖里上寨—农村道路—扁祥—农村道路—玉里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向南沿天峨县行政界线,向西沿天峨县行政界线—乡道002—拉雨洞—桐米洞—三王—深洞子—公昌村行政界线—说洞村行政界线,向北沿甘洞村行政界线—国道G243—农村道路—坡阳—田坑上—瓦窑—大田堡—洞里村行政界线—治安村行政界线—向阳村行政界线—全平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下尧西—农村道路—威贯—农村道路—三岔弯,至冉家岭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更新乡,布柳河景区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新林村行政界线起,向东沿乡道505—乡道501,向南沿县道X885,向西沿上福村委—农村道路—天峨县行政界线,向北沿天峨县行政界线—用里,至新林村行政界线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Ⅴ级 | 分布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天峨县行政界线区域。 | |
东兰县 | Ⅱ级 | 分布于东兰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自江洞村、委荣村与那亨村行政界线交汇处起,向东沿江洞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同拉村行政界线,向南沿那亨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乡道012,向西沿水洞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县城区定级范围界线,向北沿绿兰林场—红七军第三纵队队部旧址—农村道路,至江洞村、委荣村与那亨村行政界线交汇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Ⅲ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纳盘村行政界线起,向东沿纳就村行政界线以南—纳就村行政界线—板老村,向南沿农村道路—河流—农村道路—县道X894,向西向北沿田洞村行政界线—水洞村行政界线—伦界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国道G357—农村道路—达文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委荣村行政界线—江洞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至纳盘村行政界线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武篆镇,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那论村与那烈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农村道路—那烈村委—县道X974—中和村行政界线—县道X895—农村道路—鸾坡村委,向南沿鸾坡村行政界线—色故村行政界线,向西向北沿东兰县行政界线,至那论村与那烈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
东兰县 | Ⅳ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Ⅲ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巴挽村与那洪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巴挽村行政界线—拉机—那坡—那木—板林村行政界线西侧—那广—省道S214—丘更—红水河—农村道路—乡道(隘洞-坡拉)—农村道路—国道G323—农村道路,向南沿华龙村行政界线—英法村行政界线—楼华村行政界线—坡索村行政界线—纳标村行政界线—纳雄村行政界线—更乐村行政界线—县道(长乐-百都)—双苏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泗爷村行政界线—乡道010—公平村行政界线—纳腊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向西沿巴王村行政界线—纳合村行政界线—Ⅲ级地第二片区级别界线—那烈村行政界线—东里村行政界线—拉乐村行政界线—坤王村行政界线—弄辉村行政界线—央佑村行政界线,向北沿县道X977南侧—弄台村行政界线—省道S214—国道G357—农村道路—达文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那洪村行政界线,至巴挽村与那洪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切学乡与隘洞镇,覆盖切学村、那堂村、板烈村、龙平村四个村的行政区域。 |
Ⅴ级 | 分布于Ⅳ级地向外延伸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主要位于泗孟乡、兰木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东兰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东兰县东部,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东兰县行政界线区域。 | |
巴马瑶族自治县 | Ⅰ级 | 分布于巴马瑶族自治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百鸟岩、百魔洞与长寿岛一带区域,覆盖范围分为四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盘阳河与省道S214交界处起,向东沿盘阳河,向南沿滨水公园—良庭—六能—巴马活泉学问景区,向西沿平乐—延岁—可怀,向北沿那桑—坡努-龙田乡道—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几百米区域范围,至盘阳河与省道S214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长寿岛景区周边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盘朝起,向东沿赐福村,向南沿赐福环湖景区—坡贵—巴马儒里桃花源景区—巴马瑶族自治行政区界线,向西沿坡葛—塘乐—巴马仁寿学问源景区,向北沿那坝村行政界线—赐福湖,至盘朝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百鸟岩、盘阳河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甲篆村、松吉村、那门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甲篆村行政界线—拉高村行政界线—百马村行政界线,向南沿百马村行政界线,向西沿坡那—国道G243南侧区域—坡罗—拉高村行政界线,向北沿标竹—那良—甲篆村行政界线,至甲篆村、松吉村、那门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四片区位于坡月村区域,自百么起,向东沿坡月村行政界线,向南沿乡道(坡月-勤兰),向西沿弄更—足拉,向北沿河流,至百么形成的围合区域。 |
巴马瑶族自治县 | Ⅱ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Ⅰ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东烈村与兴仁村南面交界处起,向东沿兴仁村行政界线—牛坪—利莫—长坝堡—弄腰—弄海—卡兰—中坡林—弄林—弄洞—乡道(西山-平洞街尾)—巴马西山景区—合乐村行政界线—弄安村行政界线—介莫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元吉村行政界线—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那朝—坡累—民安村—恩助—农村道路—国道G243西侧—六松—那汉坡—上林—巴定村—农村道路—乡道(坡努-龙田),向北沿瑶家坡—水洞—龙酬—县道(同岁-局桑)—龙甲村行政界线,向北沿甲篆镇行政界线,至东烈村与兴仁村南面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水晶宫风景区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小弄凤起,向东沿农村道路—棉花峒—弄往—那麻,向南沿弄桃—那红—谷屯—平雷—龙公,向西沿那么—坡秦—同坤—那社乡行政界线,向北沿农村道路—巴马县行政界线—东烈村行政界线,至小弄凤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Ⅲ级 | 分布于Ⅱ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兴仁村与好合村北面行政街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好合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好合村—农村道路—弄滚—弄怀—巴设—下老亨—德麦—机科—交岗洞—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南沿德纳村行政界线—那朝村行政界线—可立—板扣—连江—那俄—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农村道路—设楼—六格—林地—民安村行政界线—巴马镇行政界线—新立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新立村—龙凤村行政界线—交乐村行政界线,向北沿大峒子—县道X901—所略水库—六衣—农村道路—河流—祥兰村行政界线—那社村行政界线—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至兴仁村与好合村北面行政街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
Ⅳ级 | 分布于Ⅲ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覆盖范围分为四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Ⅲ级地西南方向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祥兰村与那社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向南沿Ⅲ级地级别界线—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农村道路—六乐—农村道路—巴累—那月—农村道路—六累—兰延村—那么—巴漏—农村道路—下晚—巴桃—子帽村—巴使—洪晚村行政界线—龙地—班来—灵满—农村道路—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北沿弄神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乡道(册巴-那藏)—百九村行政界线—尚勤村行政界线—县道X901—那岩—农村道路—小所—弄底—林苗—祥兰村行政界线,至祥兰村与那社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好合村,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西山乡,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四片区位于凤凰乡、东山乡,从Ⅲ级地向外延伸至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 |
巴马瑶族自治县 | Ⅴ级 | 分布于Ⅳ级地向外延伸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主要位所略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巴马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主要位燕洞乡、那桃乡、百林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巴马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
凤山县 | Ⅱ级 | 分布于凤山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与三门海景区一带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凤山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拉塆起,向东沿松仁村行政界线,向南沿洞捞—公母塘—国道G357—兴隆村行政界线—乡道021,向西沿楼梯峒—京里村委—恒里村行政界线,向北沿恒里村行政界线—巴烈村行政界线—巴旁村—国道G357—巴旁村行政界线,至拉塆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三门海景区周边,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坡心村、良利村与海亭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良利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仁安村行政界线,向南沿仁安村委—巴厚峒—哥依峒,向西沿同寿山水景区—弄潭—弄乐峒—农村道路,向北沿坡心村行政界线,至坡心村、良利村与海亭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Ⅲ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一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额里村、上林村与康里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额里村行政界线—若里—坡林—坡宜—那定—停社—那甲—若里村行政界线—久隆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农村道路—县道(久隆坳-拉隆)—农村道路—乡道513—百乐村委—坡拉—弄为—那有—那江—凤凰村行政界线,向西沿兴隆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京里村行政界线—乡道503—农村道路—京里村行政界线—巴旁村行政界线,向北沿农村道路—乡道426—巴别—那朝—坡杯—那江—那乐—上林村行政界线,至额里村、上林村与康里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二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海亭村与力那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海亭村行政界线—玖碰—农村道路—林兰村行政界线—林兰村委,向南沿林兰村行政界线—仁安村行政界线—上全平—瑶寨—央峒村行政界线—月里村行政界线,向西沿凤山县行政界线,向北沿凤平村行政界线—县道X979—凤平村行政界线—谋屯村行政界线—弄康—兰包村行政界线—县道X979—兰包村行政界线—海亭村行政界线,至海亭村与力那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
凤山县 | Ⅳ级 | 分布于Ⅲ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怀里村行政界线起,向东沿巴甲村行政界线—合运村行政界线—板吉村行政界线—国道G243—大同村行政界线—板洞村行政界线—隆梅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农村道路—乡道507—河流—板均村行政界线,向西沿凤山县行政界线—Ⅲ级地级别界线—凤山县行政界线,向北沿那林—果这—乡道010—河流—农村道路—巴标村行政界线—寅亭村行政界线—岩板—大屋基—瑶山—深洞—岩脚—乡道522—谋爱村行政界线—登亭村行政界线—先锋村行政界线—茶林头—西告—林那平—中亭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中亭村行政界线—六马村委—洞子林—登亭村行政界线—平旺村行政界线—力那村行政界线—洪力村委—那岩—东王村行政界线—省道S517—河流—巴坝—上牙村行政界线—省道S517—那坝—外里村行政界线—凤山县行政界线,至怀里村行政界线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Ⅴ级 | 分布于Ⅳ级地向外延伸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主要位于长洲镇、砦牙乡、乔音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凤山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金牙乡、中亭乡、江洲瑶族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凤山县行政界线区域。 | |
都安瑶族自治县 | Ⅱ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分布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益梨社区与巴谭社区行政界线西面交界处起,向东沿巴谭社区行政界线—巴灵—弄大—板烈—七星下—古分—白荣—巴怀—下烈—宝贝—六凌,向南沿六里—巴邓—八广—板上—东关—垒勾—加帮—林班—下社—板排,向西沿宗甫—国道G210—凌南—右江村行政界线,向北沿苏利社区行政界线—迎晖社区行政界线—巴谭社区行政界线,至梨社区与巴谭社区行政界线西面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兴利村,主要覆盖兴利村委与三岛湾国际度假区区域。 |
都安瑶族自治县 | Ⅲ级 | 分布于Ⅱ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一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林堂村与弄模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北面起,向东沿刁歪—池花村行政界线,向南沿江仰村行政界线—弄侧—大洞—弄传—弄仰外—江仰村—上结—百仰—板外—那瑶—板北—板里—下达—下楞—那淋—塘龙—板道—朝光—江良—拉才—安马—岜梯—岜汉—江中村行政界线—正玄村行政界线—万茂村行政界线—陇仪—万茂村委—弄达—小三郎—六里村行政界线—甘湾村行政界线—甘湾村委—弄焦—甘湾村行政界线—中旧村行政界线—乡道020,向西沿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上楼—那瓦—古则—百围—古仰—弄笠—南江村行政界线—六烈—定豆—巴羊—六俄—下山—九送村行政界线,向北沿上良—甘各—九说—大定村行政界线—乡道021—桥庙村行政界线—乡道007—巴丁—六乃—百讲—百益村行政界线—高速公路—百康外—巴阳—巴卜—板才—单远—巴落—江沌—弄着—九炭—林堂村行政界线,至林堂村与弄模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二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兴利村与镇兴村行政界线西北角交界处起,向东沿镇兴村行政界线—陇亮—下坡—上灵—青水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农村道路—岜弄,向西沿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北沿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至兴利村与镇兴村行政界线西北角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Ⅳ级 | 覆盖范围分为二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分布于Ⅲ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隆洞村与肯友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南沿省道S305—农村道路—龙防村行政界线—上朝村行政界线—尚游村行政界线—板岭村行政界线—带河村行政界线—永安村行政界线—安化村行政界线—坡烟村行政界线—顺安村行政界线—弄名村行政界线—金竹村行政界线—加庭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复兴村行政界线—双加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自成村行政界线—加禾村行政界线—福德村行政界线——映山村行政界线—红水河,向西沿红水河—Ⅱ级地第二片区级别界线—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北沿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岩马村行政界线—弄坤村行政界线—弄棉村行政界线—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永平村行政界线—三力村行政界线—平旺村行政界线—古朝村行政界线—百黄村行政界线—六山村行政界线—大崇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乡道019—隆坝村行政界线—隆关村行政界线—隆洞村行政界线,至隆洞村与肯友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主要位于百旺镇,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拉烈村、加红村与弄岩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拉烈村行政界线—福言村行政界线—加佛村行政界线—加图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庭律村行政界线—百旺村行政界线—精华村行政界线,向西沿红水河,向北沿省道S211—拉烈村行政界线,至拉烈村、加红村与弄岩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 |
都安瑶族自治县 | Ⅴ级 | 分布于Ⅳ级地向外延伸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主要位于下坳镇、隆福乡、保安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主要位于安宁村与古力村,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三片区主要位于都安县东部,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都安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
大化瑶族自治县 | Ⅱ级 | 主要分布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心城区城镇现行级别范围向外延伸区域、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与乙圩乡西北角一带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县城区外围,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刀栏北侧起,向东沿那林—东落—头水—大化镇行政界线,向南沿城镇定级范围线—下山—农村道路—城镇定级范围线,向西沿农村道路—乡道005—龙马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红水河—农村道路,向北沿农村道路—外兰—岜角,至刀栏北侧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一带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双福村与江栋村行政界线交界处起,向东沿双福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双福村行政界线,向南沿满江村行政界线,向西沿农村道路—林福,向北沿县道X906南侧—县道X912,至双福村与江栋村行政界线交界处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乙圩乡西北角一带区域,自班触起,向东沿乙圩乡行政界线—那告,向南沿农村道路—本福—农村道路—河流,向西向北沿乙圩乡行政界线,至班触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Ⅲ级 | 分布于Ⅱ级地向外延伸的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三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一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吉吞起,向东沿国道G355—亮山村委—农村道路—弄色—上旗村行政界线—板么—弄仰—三塘—弄乃,向南沿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西沿农村道路—龙口—城内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东楼—农村道路—清临村行政界线—省道S306—农村道路—龙勒村委,向北沿县道X919—达悟村行政界线—弄楼—板洪—大调村委—古勒—合开—国道G355,至吉吞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二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那板起,向东沿牛峒—农村道路—弄雄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县道X906—弄腾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弄乔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弄乔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向西沿双福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那雷,向北沿那户—六说村行政界线—江栋村行政界线—那盆,至那板形成的围合区域。 第三片区位于Ⅱ级地第三片区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那告起,向东沿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南沿巴岩—农村道路—水系—果好村行政界线,向西沿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向北沿Ⅱ级地范围线,至那告形成的围合区域。 | |
大化瑶族自治县 | Ⅳ级 | 分布于Ⅲ级地向外延伸区域,级别界线走向大致为:自巴岩村北面行政界线起,向东沿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弄冠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板兰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弄雄村行政界线—弄合村行政界线—弄良村行政界线,向南沿弄京村行政界线—弄往村行政界线—弄下—弄西村委—农村道路—竹山村委—农村道路—饮用水源保护区—雅林村委—农村道路—拜各—弄茶村行政界线—边弄村行政界线—茶油村行政界线—吞依村行政界线—春贵村行政界线—仁良村行政界线,向西沿Ⅲ级地第一片区级别界线—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隆江村行政界线,向北沿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古竹—农村道路—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同社村行政界线—坡楼村行政界线—百马村行政界线—永靖村行政界线—河流—古龙村行政界线—六母—农村道路—乙圩村行政界线—农村道路—那合—那不—六更—六龙—六设—爱圩村委—农村道路—大化县行政界线—Ⅱ级地第三片区级别界线,至巴岩村北面行政界线形成的围合区域。 |
Ⅴ级 | 分布于Ⅳ级地向外延伸区域,其覆盖范围分为五个片区,其中: 第一片区主要位于古文乡、百马乡、江南乡、羌圩乡、乙圩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二片区位于孟豆村,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三片区主要位于共和乡、贡川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四片区主要位于六也乡、雅龙乡,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第五片区主要位于七百弄乡,板升乡、北景镇,从Ⅳ级地向外延伸至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界线区域。 | |
备注:当河池市中心城区、各县城区及部分已建立基准地价体系的乡镇进行基准地价更新,更新中定级估价范围向外扩展时,旅游产业用地基准地价的范围将随之缩减至更新范围外延,即当城镇基准地价更新时,扩大范围覆盖旅游产业用地基准地价范围,旅游产业用地基准地价与城镇用地基准地价用途相同的,该用途旅游产业用地基准地价失效。 |
附件:基准地价图
附件
基准地价图
关联文件: